top of page

art-at-all「教師培訓及藝術家駐校計劃」由2014年11月開始,至今到達成果發佈及小結階段。三位藝術家羅至傑、王天仁及楊秀卓分別與7間先導學校合作,展開為期三個多月的駐校計劃,課程內容包括雕塑、集體街頭行為藝術及創作概念討論,期間學生的優秀創作成果將於展覽展出。展覽期間將舉行三場研討會,除了先導學校的教師分享經驗外,更希望探討藝術家駐校計劃的可能性, 以及教師與駐校藝術家的角色分配等,希望視藝科教師能踴躍參與,共同參與討論及展望。是次計劃旨在建立教師與藝術界別專業人士的網絡,並藉以補充新高中視藝課程當中有關當代藝術及香港藝術的內容。是次計畫共分開兩個部分:第一部份由大專教授或藝術家與教師分享有關藝術方面的經驗及知識;第二部份藉藝術家駐校,試驗教師與藝術家之間可能的合作形式,實踐教育及創作相輔相成的學習模式。在展覽完結後,參與計劃的學生創作將結集出版,歡迎 聯絡我們索取出版物以作參考及分享。

参与艺术家及学校(排名不分先后次序):

罗至杰 - 民生书院,新亚中学,德贞女子中学

王天仁 - 香港四邑工商总会黄棣纪纪念中学,惠侨英文中学

杨秀卓 - 圣公会林裘谋中学,东莞工商总会刘百乐中学

 

研讨会会议(以广东话进行粤语)

题目:艺术家驻校计划的合作空间

时间:2015年8月22日(星期六)下午2:00 - 4:00

嘉宾:罗醒楷,王天仁,杨秀卓

题目:艺术家驻校计划先导教师分享 - 上

时间:2015年8月29日(星期六)下午2:30 - 5:00

嘉宾:先生学校老师 - 郭筱怡老师(圣公会林裘谋中学),赖惠仪老师(香亚四邑工商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潘宝仪老师(新亚中学)

 

题目:艺术家驻校计划先导教师分享 - 下

时间: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下午2:30 - 5:00

嘉宾:罗至杰,先导学校老师 - 李燕芬老师(东莞工商总会刘百乐中学),茜老师(惠侨英文中学),茜维老师

展覽詳情 Details of exhibition:

展覽日期: 2015 年 8月 22 日 (星期六)至9月 13 日 (星期日)

Exhibition period: 22 August (Sat) – 13 September (Sun) 2015

開放時間: 逢星期二至日,下午2時至晚上 7 時 (或預約參觀)

Open Hours: Tue – Sun 2-7pm (or by appointment)

地點: 九龍油麻地碧街18號地下

Venue: 18 Pitt Street, Yau Ma Tei, Kowloon

歡迎團體預約導賞

Guided Tour is available by appointment

As Visual Arts curriculum has been reformed in the New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System in 2009, the new curriculum strived to adopt an open and flexible framework , and emphasized on implementing a more flexible, coherent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nurture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st in a contextualized way, and to support the schools with limited resources, art-at-all attempts to provide solid support from a professional network in the art field as well as post-secondary and university educators, during education reform in Hong Kong.

To achieve our goal,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but interrelated sections in the programme: Section one being the teacher training scheme, where Contemporary Art and Hong Kong Arts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led by speakers from local arts professionals; In Section two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xperience an artist in school residency with local visual artist; Section three will be seminars and student exhibition to share and exhibi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participants from previous sections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e Project is funded by Quality Education Fund.

第一期:教師培訓

第一期:教師培訓(2015年2月開展,6節導賞或講座,分三個階段進行)

專業講者能為教師介紹當代藝術相關的理論,配合參觀畫廊、大型展覽,講者的現場講解正正將理論和參經驗結合,為教師提供藝術評賞的新角度,並提供學習和思考的新方法。由教師開始,學習當代藝術的欣賞與評論,深化教師建構知識經歷,提升教師的藝評能力;進而廣化到學生層面,參觀展覽讓學生學習情境化,有助學生更深刻了解當代藝術的意義和價值。

➢ 培訓將以導賞形式進行,由專業藝術顧問主持教師工作坊及導賞,內容包括認識當代藝術及相關導賞設計建議
➢ 教師將會:參觀香港的藝術空間、藝術博覽及拍賣會,如活化廳、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及香港國際藝術展等
➢ 配合課程中認識當代藝術的重要性,分三個階段進行,每階段的主題分別為社區藝術,本土藝術及當代藝術
➢ 通過參與導賞、由專業藝術顧問引導欣賞作品,教師將會學懂如何評賞及教導學生評賞藝術作品

 

第一節:社區藝術

第一節art-at-all視藝教師培訓將於二月舉行。本節將由在藝術教育有多年經驗的藝術家楊秀卓主持,帶領各參與教師參觀活化廳。培訓上本段由活化廳主理人將會在場進行導賞,而下半段則由楊Sir會就著社區藝術這議題與老師分享教學心得,並指導老師如何利用參觀活化廳來設計課程。

講者:楊秀卓(藝術家,資深藝術教育者)

導賞:活化廳繼續工作組成員李俊峰

日期及時間:2015年2月14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地點:香港九龍油麻地上海街404號地下(場地由活化廳提供)

活化廳簡介:
「活化廳」是一個的社區藝術平台,期望以持續性的對話建立一個「藝術/社區」彼此活化。置身於上海街,一個充滿本土特色卻又面對變遷的社區,「活化廳」期望試驗一種建立在生活關係的「社區/藝術」,並藉著不同主題的藝術計劃,引起人們對藝術/生活/社區/政治/文化的思考和討論,亦藉以打通社區豐富的人情脈絡,帶動彼此的參與、分享和發現,勾勒一小社區鄰里生活模式可能。

 

第二節:本土藝術

講者:梁美萍(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

日期及時間:2015年3月14日(星期六)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場地由香港藝術館提供)

本節教師培訓將由在藝術教育有多年經驗的藝術家梁美萍主持,帶領各參與教師參觀香港藝術館「身是客-歸來」展覽及美術館外廣場的公共建築雕塑,展現較土本多元創作型態和議題。香港藝術現代水墨的發展,至當代藝術的多元到型態發展,必然與香港的政制發展有關,如何詮釋甚麼是本土或本土性,也必然指涉文化身份的論述,港英殖民和97回歸,到近期的佔中雨傘運動,都是鋪展論述的時態脈絡;而創作的型態更與創作的物理空間,香港大專視藝教育發展有關。講座將以上述的時空脈絡引介本土當代藝術的狀況。

 

第三節:公公婆婆也策展:華富邨神佛山

講者:蕭競聰(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副教授和美術及設計教育課程主任)

日期:2015年4月11日(星期六) 1-4pm

地點:Connecting Space 北角堡壘街18-20號華健大廈地下

是次講座將分為兩部分,講座部分將透過日常的觀察,發掘民間「地方營造」(Place-making) 的創意。第二部分將親身視察其中一個創意場所:華富邨神佛山。華富邨乃是一個高齡化的舊屋邨,我們將發現居民如何在三十年間,根據自身的信仰、技術及文化,去建構週邊的環境設施,將城市空間轉化為一個祈福和休憇的群落,又像一所博物館;呈現非一般的民間創意。

圖:華富邨神佛山斜坡上的大量神像(蕭競聰攝)

第二期:藝術家駐校計劃

第二期:藝術家駐校計劃

(2015年2-5月進行, 共25週,每組8節聯校講座、工作坊或藝術家面談。)

配合新高中作品集創作,由藝術家協助進行,參與老師能藉與藝術家互動製作教材深化對有關藝術範疇的理解、將第一 部份的知識設計成為校本教材、掌握藝術家製作作品技術;參與學生能對有關範疇作主題形式的探究、從真實情境中,能提問、批判、反思,以「主題」形式探究本土藝術,並能以創作反饋;學習以日誌形式紀錄;認識本土藝術,並以多角度作分析及批判。

  • 參與藝術家包括:羅至傑 (http://art.lochikit.com)、王天仁 (http://www.wongtinyan.com)、楊秀卓

  • 三位藝術家專注於不同藝術範疇,並各有豐富的教學及駐校經驗

  • 他們會以學校的不同脈絡為基礎,詳細教學內容由教師及藝術家共同定訂

  • 配合新高中作品集創作,參與老師能藉與藝術家互動製作教材深化對有關藝術範疇的理解、將第一部份的知識設計成為校本教材、掌握藝術家製作作品技術

  • 參與學生能對有關範疇作主題形式的探究、從真實情境中,能提問、批判、反思,以「主題」形式探究本土藝術,並能以創作反饋

  • 認識本土藝術,並以多角度作分析及批判

  • 至少20位學生參與此部分計劃

  • 參與此部分的學生須遞交一份作品/報告

  • 教師須對學生作品/ 報告作出評核、並選出兩位同學的作品參與展覽

  • 強調學生的批判能力

常見問題 FAQ

art-at-all 教師培訓及藝術家駐校計劃簡介會已於 12 月 13 日成功舉行,我們總結了老師在簡介會提出的問題分列如下,供未能出席的老師參考:

1. 參加計劃有何條件?
參加是項計劃費用全免, 但是有以下要求: -如參與藝術家駐校計劃必須參與教師培訓 -藝術家駐校計劃參與的學生須為選修 DSE 視覺藝術科課程之學生 -一般情況下,計劃期望參與學校能帶領約 20 位學生參與,不足 20 位學生 參與的學校,我們有可能按個別情況將多於 2 間參與學校合併成一個小組。

2. 計劃會否提供執行計劃的資金予學校?
我們會提供計劃所需的行政支援,包括聯絡藝術家,藝術家酬金及展覽雜項開 支等等,但由於經費所限,我們未能提供額外的資金予學校。老師及同學在參 與計劃期間所產生之費用,如交通費及材料費等需要由校方、教師或學生自行 承擔。

3.參與計劃的學校必須覆行什麼責任?
欲參與藝術家駐校計劃的學校必須派員參與教師培訓;在藝術家駐校計劃的過 程中與藝術家緊密合作,在校內推行計劃,並鼓勵學生完成作品。最後,教師 需要協助學生參加展覽及在教學研討會分享有關計劃的經驗。當中需要老師相 當程度的時間投入,而我們期望參與計劃的學校能夠對計劃有所承擔。

4. 藝術家駐校計劃名額只有 6 間,你們選擇學校的準則為何?
在本計劃開初階段提供協助之學校將優先參與,其餘學校均抽籤決定。

5. 如未能滿足上述條件,會否有任何後果?
因為此項計劃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為了資源能夠用得其所, 老師若未有信心 履行參與藝術家駐校計劃所需投入的時間及資源,我們建議教師可先參與教師 培訓部分,並留意我們對駐校計劃的經驗分享、展覽及研討會。

6. 如未能參與藝術家駐校計劃,學校能怎樣從計劃得益?

如未能參與藝術家駐校計劃,仍可參與教師培訓部分,而參與藝術家駐校計劃 的學校將會作為先導學校的角色,於第三部份展覽及研討會中分享相關經驗, 讓藝術家與學校合作的模式得以分享及延續下去。

7. 如果本校 DSE 選修視覺藝術科的人數較少,是否可以參加?
可以,若學生人數較少而時間及地點適合,老師可以考慮安排與其他人數較少 的參與學校合作。

8. art-at-all 在計劃進行的期間扮演甚麼角色?
art-at-all 除了推廣藝術家駐校計劃的模式外,更扮演連結教師與藝術家及大專 院校教師的角色,為教師提供相關的人脈支援。

9. 計劃進行期間老師及學校將會面對甚麼挑戰?
計劃邀請藝術家及具大專院校教育經驗的講者嘉賓分享經驗及知識,內容著重 於本土藝術、當代藝術及社區藝術等三個面向,以上內容未必是教師所熟悉, 以媒介劃分的範疇,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10. 這個計劃能夠怎樣幫助老師在校內推廣視覺藝術?
計劃希望透過讓教師認識本土藝術、當代藝術及社區藝術三個範疇,為教師提 供更多當代創作模式的參考,期望教師能從不同的切入點在校內創造學習藝術 的氛圍。至於藝術家駐校部份,教師需要與藝術家合作,共同商討合適學校的 教案。藝術家駐校期間可能會想到一些出奇不意的點知,教師作為最了解學校 的,擔當一個相當重要的平衡角色。計劃最終鼓勵教師在建立相關人脈網絡後, 可以主動尋找相關資源在校內推廣視覺藝術。

bottom of page